五月悄然而去,六月翩然而來。2023年6月1日,這樣一個充滿童心、更充滿希望的日子,海華永泰迎來了第七個品牌日。作為品牌日的重中之重,由上海市法學會數字法學研究會(籌)、華東政法大學數字法治研究院、海華永泰律師事務所主辦的ChatGPT背景下律師和律所如何聚勢發展高峰對話也于同日下午成功舉辦。
在主持人海華永泰高級合伙人付亞輝的介紹下,海華永泰2023品牌日啟動儀式暨ChatGPT背景下律師和律所如何聚勢發展高峰對話正式開始,現場迎來了海華永泰律師事務所的多位領導,以及多位學會領導、行業大咖以及法律同行。

自2017年首個品牌日揭幕以來,海華永泰品牌日已經變成一項持之以恒的活動,持續提升海華永泰律師事務所的品牌認可度,不斷深化專業化服務程度,加強事務所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海華永泰目前已形成了一個相對成熟的品牌矩陣,律所的規?;推放苹?,也促進著我們每一位律師、每一家分所有所成長,從而驅動著業務端進行增長,共同推進海華永泰品牌向著高層次、高質量的發展目標邁進,在整個律師行業當中有一定的辨識度和影響力。
海華永泰品牌與國際化戰略委員會負責人、海華學院院長余盛興重點做了“海華發展指數發布暨海華發展指數2.0版”的說明。在會上,余盛興律師公布了海華永泰2020—2022年的海華發展指數,指出該數據是以2019年為基數,科學、嚴謹和相對專業地評估海華永泰律師事務所最近3年取得的發展。他詳細介紹了海華發展指數的評價標準、原則等方面,并指出在2022年海華永泰在發展過程中的亮點及有待提升的板塊。
將海華永泰打造成具有品牌特點和專業特色的律所一直是律所管委會的工作重點和美好愿景。
為了更好地推進品牌一體化工作,海華永泰品牌總監秦學占表示,在2022年海華永泰就提出品牌煥新計劃,在此計劃的推進下,海華永泰的官網、公眾號欄目、事務所資料等都已全面更新。在今天品牌日啟動儀式上,他也詳細介紹了律所VI“五新”——律所新版宣傳冊、律所新版ppt、海華永泰電子名片、全國品牌一體化頭圖及資源庫發布以及海華吉祥物小海栗手辦。
面對時代變局,海華永泰仍不懈努力,擁抱創新,成就不凡。對于海華永泰而言,律所追求的目標不僅僅是專業強、創收多、規模大,更希望打造出一個有底蘊、有情懷、有擔當的精品大所。
在品牌日啟動儀式的尾聲,海華永泰律師事務所主任馬靖云表示,海華永泰始終沒有停止發展的步伐,不論過去兩年經歷了什么困難,律所還是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據相關數據顯示,去年整個上海律師行業的創收下降率比較厲害,但海華永泰能在逆境之下持平,是相當不容易的。
馬靖云主任表示,希望海華永泰在2023年會有更大的發展,也希望每一個人都充滿信心,一同努力把海華永泰建設得更好。
最后,全國協調管理委員會主席馮加慶表示,每年6月1日都是海華永泰的品牌日,當初提議以6月1號作為這樣一個日子,是希望大家能夠把海華永泰當成自己孩子一樣慢慢呵護它長大。今年品牌日已走到了第7個年頭,我們希望它以后能夠成為一個很好的18歲青年,甚至成為一個更有競爭力的30歲成年人,這就需要全體海華人共同努力。
在海華永泰品牌日發展的7年間,品牌建設從1.0升級到了2.0,在這一層面上,海華永泰其實已經從0開始向前跨了兩步。而在律所近三十年的發展過程中,現如今,海華永泰不僅是上海市綜合實力名列前茅的規模大所,更在國內、境外設有多家分支機構,成為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綜合法律服務機構。
“享譽上海、立足全國、輻射全球”,海華永泰律師事務所發展的背后離不開一個個案子的積累;離不開海華人對于“專業贏得尊重、攜手成就理想”這一理念的不斷踐行;離不開律所長久以來在品牌建設中躬耕不輟、孜孜以求的探究與實踐。未來,海華永泰也將聚集各方力量,共同推進海華永泰品牌向著高層次、高質量的發展目標邁進,提升海華永泰律師事務所的綜合實力與影響力。
在海華永泰品牌日啟動儀式完美收官后,本次活動迎來了第二單元的高峰對話——ChatGPT背景下律師和律所如何聚勢發展。
在主持人海華永泰品牌與國際化戰略委員會負責人、海華學院院長余盛興的歡迎下,本次高峰對話正式開始。
活動分為兩部分,在第一部分的主題演講中,有三位ChatGPT行業里的領先者給大家帶來了他們對于行業、專業、技術等方面的觀察與思考。
達觀數據的CTO紀達麒首先就“大語言模型技術與法律行業”這一主題進行演講。他表示,通用人工智能模型出來后,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技術上的沖擊,它的閱讀理解、概括能力、舉一反三能力都非常優秀,但在目前階段,它還是有很多瑕疵。其中,大模型的真實性和準確性不足,也無法提供準確的解決思路,另外,其數據的私密性和服務合規性也需要進一步改善。但在未來,智能文本處理技術一定將創造巨大價值。

作為前證券部主辦律師,易參創始人兼CEO黃怡然聚焦“如何通過股權服務,持續獲客及高效交付”進行了探討,她提出了一個觀點:在新技術的浪潮下,律所亟需數字化轉型。因為隨著近年來的發展,信息化/數字化使不同層級律所之間的距離不斷拉大,從整個律師行業上看,律師最大的需求是“獲客”,那么,股權設計和股權激勵市場因其認知度高,是最容易掌握的獲客手段。
企慧網、慧律科技創始人兼CEO劉安東圍繞“AI背景下的律所增長之道”,通過對用戶行為、市場規模、供應端與收案量等角度的研究,探究如何通過雙域構建律所增長體系。在當下環境,律所可以用互聯網思維去拆解自己團隊運營指標,劉安東認為,律所也應重視微信IP包裝,律師的朋友圈其實就是最好的人格形象展現的場域。
上半場的三位專家從不同的角度系統性地做一次行業探討。紀達麒以技術達人的理性分析了大模型的優缺點與差異;黃怡然從個案以及自己的實踐角度,以股權作為切入點來討論自己所想與合作機會;劉安東通過對智能工具的介紹,主打通過高端智能但簡單粗暴的方式幫律師及律所安全獲客。
在前一環節的基礎上,本次論壇另外邀請了新加坡遠泊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ChatGPT資料檢索和文本生成應用合作開發者)孫毅海、上海律師協會知識產權委員會主任、大成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劉峰以及金杜上海辦公室主任聶衛東共同探討。6位重量級嘉賓圍繞“ChatGPT背景下律師和律所如何聚勢發展”這一話題,進行一場頭腦風暴式的、不預設任何答案、沒有固定模式的高峰對話。
在余盛興律師的主持下,高峰對話在一個輕松的氛圍里開始。整個對談通過法律服務業、律師、招聘、法律生態以及法律倫理五個維度展開。在ChatGPT橫空出世后,整個法律服務業是否會萎縮?它作為大型語言模型,和每天使用“語言”為工具的律師之間,會有什么樣的沖突或是“共事”機會?整個法律生態未來將走向何方?在場嘉賓你一言我一句,充分表達了自己的見解與疑問。
在對話環節中,新加坡遠泊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ChatGPT資料檢索和文本生成應用合作開發者)孫毅海當場展示了他的產品——AI助手Jessica最基礎的回答能力。這個關于“狗咬了鄰居后需要承擔何種法律責任”的小小示范,給大家展現了ChatGPT模型生成的一個簡單的前期咨詢工作,表示未來的法律業務處理過程中,有部分工作完全可以由ChatGPT來擔任。
華東政法大學數字法治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馬長山談了幾點自己的學習體會,從行業所面臨的挑戰、ChatGPT出現后人際關系的改變、發展方向的轉變這幾個維度拋出自己的觀點,他認為機器的作用是進行優化,如果我們人類過于相信機器,那人類知識將得不到良性傳播。一旦人的成長過程中缺少知識的積累和邏輯的訓練,那未來人工智能控制人類的時代或將真的到來。
論壇尾聲,余盛興律師綜合各位嘉賓的觀點與論據,為本輪高峰對話做了一個總結。對于ChatGPT與法律行業這些問題的探討,其實不是制造焦慮,而是促進我們更深入地去思考。不要盯住一兩個具體的技術或者新聞,而是要回到問題的根源,重建你的思考體系。
不管市場技術怎么變化,如果培養兩個能力——手眼結合、對人負責,其實就沒什么好焦慮的,相信自己還是可以在未來發展過程中立于不敗之地。本質上看ChatGPT這個工具還是人的效率更高、成果更好。